东京热

专业版 简繁转换 English

搜索热词: 婚姻登记 低保 养老 收养

当前位置:东京热 - 民政资讯 - 全国民政

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民政部关爱儿童采风团走进浙江见闻

2025-09-15 08:40:24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5年7月下刊 阅读次数:0
浏览字号
打印页面
  “儿童福利院要本着‘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精神,在注重孤残儿童的膳食营养和娱乐活动的同时,积极开拓儿童特教和康复领域,从各方面尽力帮助孤残儿童。要高度关心和特别重视外来创业者子女、残疾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等群体,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2006年5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慰问孤残儿童时的殷殷嘱托,镌刻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景观石上,也深深烙印在浙江儿童福利工作者心中。新时代新征程,浙江的孤残儿童、创业者子女、困境儿童生活如何?日前,记者随民政部关爱儿童采风团走进浙江,感受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01

“开门办院”

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

  走进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一个录音机造型的“童行市集”小卖部格外引人注目。

  “欢迎品尝现做的咖啡!”工作台前,“康复之星”小安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售卖窗口还挂着香囊、手串、漆扇等充满童真和创意的手工商品。这个“童行市集”小卖部,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与杭州市地铁集团联合策划的特色义卖活动设施。每到一些特殊节点或节假日,小卖部就开上街头、开进地铁站进行义卖,孩子们则化身“金牌销售员”,用专注和热情感染每一位市民。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是集孤残儿童养育照料、医疗、康复、教育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服务综合机构,也是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儿童养育方面,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实行护理等级评估制度,根据儿童年龄、身体情况、生活能力和照护需求开展护理评估,实行“一人一策”个性化养育。在社会融入方面,实行“社工牵引”融合式服务,构建社工牵头的抚育、医疗、特教、康复等多专业融合团队,培育开展儿童家庭日、亲子融合运动会、“童行市集”义卖、“走遍杭州”研学等活动,打造院内儿童成长银行、代币机制、“伢儿议事厅”等儿童自主管理机制,探索大龄儿童职业培训体验和社会化安置新模式。近年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开门办院”,开展院社融合开放日活动,开设亲职教育、食育教育、劳动教育、中草药教育、萌宠疗愈等,为院内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也让更多的社会家庭和爱心人士走入儿童福利机构,关心和支持院内儿童发展。

  “孤残儿童社会融合,既要让院内的孩子走出去,也要让外面的孩子走进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赵胡明深有感触。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依托浙江省“添翼计划”、“慈善一日捐”等资源,创建“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基地,打造“西湖护童”儿童成长帮扶项目、“星星圆梦”儿童关爱项目,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家庭支持等工作,服务社会困境儿童,让困境儿童也能享受到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资源。

  2021年,浙江东京热 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提质转型、“开门办院”工作。东京热 将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开门办院”纳入全省民政领域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化专业服务新路径。全省儿童福利机构积极探索,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机构外困境儿童提供探访关爱、临时照护、康复特教等服务。

  “开门办院”,是浙江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已在之江大地全面开花。

  绍兴市儿童福利院全力打造全市困境儿童的“快乐康复”之家,对困难家庭7—18周岁残疾儿童开展院内养育康复;对全市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开展“五位一体”融合康复,同时与本地医疗康复机构开展融合项目创新运行,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探索“医康养教社”融合融享新途径。儿童福利院联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成立了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派驻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向全市困境、留守、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丽水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打造没有围墙的儿童福利院,通过全面排摸评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情况,分类帮扶救助,将监护不当、监护不足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并建立“户留人走”抚养机制,保留受助儿童在户籍地的宅基地所有权等权益。今年3月,丽水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实施“来福咖啡馆”项目,聘请专业的咖啡师教孩子们学习做咖啡,并面向社会、提供外卖服务,帮助院内的孩子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让院内的孩子走出去,让外面的孩子走进来,“开门办院”是爱与温暖的双向奔赴。

  
02

关爱保护流动儿童

让“小候鸟”融入城市

  采风的第二站,是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这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新型社区,入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新杭州人,其中,有流动儿童300余人。此外,每到暑期、节假日,还会有一些“小候鸟”来此与父母短暂团聚。“流动儿童是我们重点关爱的群体。”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告诉记者:“希望每一个来的孩子,不仅能在这里享受到优质教育,更能真正融入社区、融入社会。”

  张敏华用相隔10年的两张照片,为我们讲述了杭州新“伢儿”融入城市的故事。

  2014年8月15日,社区为“小候鸟”暑期班的孩子们举办了一个集体生日会。生日会这个创意,源于张敏华与“小候鸟”吴倩楠的一次交流。因为父母工作变动,吴倩楠和妹妹从未庆祝过生日,也没吃过生日蛋糕。那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实现了姐妹俩的微心愿,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2024年10月1日,吴倩楠姐妹俩再次回到了社区,和张敏华有了第二张合影。如今,妹妹在杭州工作,吴倩楠在安徽读大学,跟妹妹约好毕业以后也要到杭州工作。姐妹俩告诉张敏华,她们仍珍藏着当年暑期班发的小背包和小雨伞,短短两个月的暑期班成了她们最美好的回忆。“我真的感觉做这件事情的幸福感具象化了。”张敏华感慨不已。

  2024年,我国政府首次将流动儿童群体纳入国家关爱保护范围。浙江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流入大省之一,流动儿童数量庞大。“做好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关键抓手。”东京热 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处处长刘洪双说。

  近年来,浙江东京热 倾力打造“暖心民政亲清民生”品牌,以建设全国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工作观察点为契机,出台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开展流动儿童摸排建档和动态监测,将流动儿童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参照困境儿童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并探索完善教育、卫生医疗、基本生活、监护干预等流动儿童精准关爱服务举措,为流动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邻里社区便是这一省级实践的生动缩影。社区以嵌入式服务理念为引领,创新打造“机构嵌入社区、服务嵌入生活”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模式,成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的示范样板。

  在钱塘区民政局的牵头协调下,经区教育局、白杨街道办事处批准,邻里社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问题,精心打造全区首家嵌入式公办幼儿园——幸福里幼儿园,实现公办教育资源对流动儿童的“零门槛”覆盖。

  在家庭支持方面,社区打造嵌入式亲子服务平台。每月开展“新杭州人家长学堂”,系统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创新设立“亲子关系修复工作室”,由专业社工提供个案辅导服务。

  在课后服务方面,社区依托省级示范性儿童之家,创新打造“四点半课堂”嵌入式托管服务,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常态化服务,帮助产业工人及辖区内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特别设立“候鸟反哺”计划,吸引了吴倩楠等26名曾经的“小候鸟”加入志愿者行列,形成独特的爱心传承机制。

  关爱保护流动儿童,让“小候鸟”们落地生根、快乐成长,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深刻内涵。

    

03

“添翼计划”赋能

为困境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在浙江康复医院(浙江民政康复指导中心)城东院区儿童康复区,特教老师应青又见到了佳佳妈妈。

  “佳佳妈妈,你今天怎么过来了?”应青问。“我来参加咱们院的家长心理康复治疗,也是来告诉您,佳佳加入少先队了!”佳佳妈妈拉住应青的手,说起孩子的近况眼含热泪,十分激动。“我早上刚把他送进校门,他背着书包开心地说‘妈妈再见’,一转身,就跑上楼去了!”

  佳佳是一个“星星的孩子”,2岁时被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度发育落后,在浙江康复医院康复治疗4年后,他不仅进入普通小学读书,还加入了少先队,有了更美好的未来。

  2015年以来,浙江东京热 创新开展“添翼计划”,依托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与专业人才等资源优势,对困难家庭患重病、罕见病和残疾儿童进行阶段性养育、康复、心理关爱等服务,推动专业医疗康复与教育服务资源共享,改善病残儿童身体生存状况,实现“康复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的目标。像佳佳这样的“折翼”天使和家庭,就是这一计划的受益者。

  浙江康复医院是“添翼计划”的技术支持单位,作为浙江东京热 直属的集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培训、科研、康养服务于一体的公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该院针对孤独症、脑瘫智力障碍等儿童,创新“医康教”融合模式,组建由儿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社会工作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创新“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教育干预”综合疗法,激发特殊儿童发展潜能。为给家庭赋能,浙江康复医院加强了家庭康复指导,组织骨干治疗师团队通过送教上门、亲子课堂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居家康复技能,形成“医院―家庭―社区”联动机制,让康复训练从医院延伸至家庭与社区,为儿童康复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支持。为家长减压,浙江康复医院建立公益服务工作室,提供免费的心理康复治疗,并组建家长互助团,组织家长分享干预经验,开展情感互助。

  面对社会困境儿童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2021年以来“添翼计划”扩面提档,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浙江康复医院将“送上来康复”和“下沉式服务”有机结合,选派专业“医康教”团队入驻全省近20个地市、县(区),开展“添翼计划”下沉康复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系列服务规范和长效机制,累计服务2600余名大龄特殊儿童。“添翼计划”实施10年来,浙江累计投入省级福彩公益金近1亿元、地方配套和慈善资金2000万元,惠及困难家庭病残儿童4200余人。

  为天使“添翼”,用专业与爱点亮希望,“添翼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闪耀光芒。

  (文中儿童均为化名)


关闭窗口

扫描关注
东京热

新浪微博